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主席鄭威表示:「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作爲本次活動的主辦機構,希望通過互動的公衆開放日,向社會公衆介紹廈門大學「嘉庚」號及其海洋研究成果,讓香港市民加深對國家的海洋科研、海洋環保、航海教育的認識,以及對香港作為航運中心的關注。」
他續指:「2024年是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我們希望透過此次活動,讓廣大市民、學生及旅客進一步認識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愛國愛鄉、傾資興學的家國情懷和偉大事蹟。」
關於「嘉庚」號
為了緬懷廈門大學創辦人、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廈門大學以「嘉庚」命名這艘海洋科考船。「嘉庚」號於2015年3月開工建造,2016年5月下水、命名,2017年4月正式交付使用。「嘉庚」號是一艘全球級、無限航區的3,000噸級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總長77.7米,型寬16.24米,設計吃水5.0米,總噸3611,續航力大於12,500海裡,自持力大於50天,定員54名,可在全球所有無冰洋區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和教學實習。
自2018年起,廈門大學依託「嘉庚」號,開展「海絲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讓來自不同國籍的本科生有機會到深遠海洋開展科考項目,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科研技術和海上實踐能力,現已成為廈門大學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準海洋人才的重要品牌。
為大力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進一步推進和深化中國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高水平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合作,續寫廈門大學與東南亞、香港地區的校地情緣。「嘉庚」號科考船於2024年7月中旬執行2024年度的「海絲學堂」航次,期間將停靠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在停靠港口期間,還將與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三地的主辦方一道開展一系列以「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為主題的科教人文活動。
「嘉庚」號的成就與貢獻
「嘉庚」號是中國屈指可數的世界頂尖科考船之一。這艘「藍色巨人」,自2017年交付至2024年7月,共執行51個科考航次,平均每年的航次作業天數近270天,總航程超180,000海裡,足跡遍佈南海、太平洋等海域,累計產生超過百項科研成果,服務用戶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和自然資源部等部門,為上千名海洋科研工作者提供船時和技術保障。
今年9月,「嘉庚」號將首次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用航次計劃青年首席科學家培訓航次。不僅限於青年海洋科學家,「嘉庚」號組織、承擔的共用航次計劃也成為中國未來海洋人才的「黃埔軍校」。「嘉庚」號作為中國內地首艘能進行超潔淨痕量元素採水作業的科考船,亦為海洋科學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
若想了解更多「嘉庚」號資訊,歡迎瀏覽官方網站:https://ships.xmu.edu.cn/。
關於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
集友銀行於1943年在福建永安成立,1947年於香港開業,自開業以來始終以銀行盈利奉獻助學,通過廈門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會頒發獎助學金獎勵和資助國內優秀學生、貧困生和教職工。2017 年,廈門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會將公益活動範圍拓展到更多社會福利方面,並更名為廈門市陳嘉庚教育基金會。集友銀行為延續其興資助學的使命,於 2018 年 10 月 4 日在香港發起成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有限公司。2020 年 10 月 5日,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正式取得香港《稅務條例》第 88 條項下豁免繳稅的地位,成為一家獲認可的註冊慈善機構。
有關詳情請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官網 https://www.chiyutkkedf.org.hk/。